搜索

代表深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8-5 11:44| 评论: 0

    近年来,宜阳县赵保镇人大主席团坚守为民履职初心,锚定产业强镇目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聚焦烟叶、中药材特色产业精准发力,以破解瓶颈的实招、带动发展的硬招、赋能推广的巧招,推动黄金烟叶连片提质、生态药材成链增效,铺展产业旺、农户富、乡村兴的鲜活画卷。

一、护航“黄金烟叶”提质,筑牢产业根基

“烟叶是咱镇的老产业,得让这‘黄金叶’长出新效益!”镇人大代表张玉录的话,道出了代表们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执着。针对烟叶种植中“地块零散难管理、技术瓶颈制约产量”等问题,镇人大组织代表分片包村,逐户走访烟农,梳理出土地流转、烘烤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难题。

为破解小散弱困境,代表们牵头协调村两委,推动多个行政村连片流转土地,建成一批标准化烟田;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烟站开展田间课堂,邀请专家从育苗到烘烤全程指导,帮烟农提升技能;多方奔走争取项目支持,新建一批密集式烤房、配套灌溉管网,让昔日靠天收的烟田有了稳产器。如今,赵保镇烟田郁郁葱葱,黄金叶真正成了群众的致富叶,带动烟农稳步增收。

二、做强“生态药材”链条,拓宽富民路径

“酸枣芽能制茶,茵陈能入药,咱山上的‘宝贝’得变成群众的‘钱袋子’!”人大代表、东赵村支部书记柳红升在赵保镇深耕中药材产业多年,让山野间的“草草木木”成了富民“金疙瘩”。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化,柳红升牵头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合作社组织农户在荒坡、林地种植酸枣、采收野生茵陈,按保底价回收;建成加工车间,开发酸枣芽茶、茵陈饮片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各地。车间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就业,不少人实现“家门口挣钱”,其中还有不少脱贫户。在代表们的推动下,赵保镇已形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获评“洛阳市中药材种植特色镇”,漫山遍野的中药材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三、赋能品牌推广,让“赵保好物”走出深山

“好酒也怕巷子深,得让更多人知道咱赵保的好东西!”县人大代表、伊洛河传媒总经理李国强,主动将公司位于全县车站、街道的多块宣传展示牌“腾”了出来——这些原本用于商业租赁的空档期广告牌,如今无偿供镇人大使用,成了展示“赵保好物”的“窗口”。

从“黄金烟叶”的田间丰收图景,到到酸枣芽茶、野生茵陈的包装产品,代表们联合商户精心设计图文海报,让过往群众、外来游客一眼就能看到赵保的特色产业。“自从车站牌换上了酸枣芽茶的宣传画,不少人打电话来问,多了好些订单呢!”种植户赵朝敏笑着说。这一举措不仅节省了镇里的宣传开支,更让本土产品知名度节节攀升。

从田垄间的“黄金烟叶”到山野间的“生态药材”,再到街头巷尾的“品牌展示”,赵保镇特色产业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下一步,赵保镇人大将继续组织代表深耕产业一线,既当“技术员”“调解员”,也做“推销员”“宣传员”,用全方位的实干为特色产业“强筋健骨”,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张瑞欣、王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