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州市槐树乡:从“小白”到“村里人”的实践笔记

2025-9-3 21:12| 评论: 0

      20249,在组织的安排下,户鑫峰来到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任村主任助理,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工作。转眼一年时间已过,也从初入基层的选调生新人,成了如今的往届一员。新一批选调生同志们此刻或许正像去年的一样,对即将开始的驻村生活怀揣些许紧张与忐忑。追忆这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自觉有责任将一些粗浅的体会整理出来,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参考。

初到:在生疏中熟稔村情

面对未知的生活与工作,心中若说毫无忐忑,想必难以令人信服。这份忐忑,更多源于对自身能否胜任岗位的不确定感。但请相信,基层工作虽难免遇到困难,却并非无法逾越。回想初到村里开展工作时,户鑫峰也曾遭遇过不少挫折与挑战。岩山村地处丘陵地带,村庄布局不像平原村落那般规整,农户居所分布较为分散。这让初到村时,总是摸不清楚各家各户的位置。记得有一次,第一书记安排独自到一户村民家张贴政策纸。这户人家,第一书记此前曾带去过一次,但那天在村里转了许久,却始终找不到准确位置。无奈之下只能打电话求助,可碍于村庄布局复杂,电话里几番描述也没能说清具体方位,最后第一书记只好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亲自带入户才找到地方。这次经历让户鑫峰下定决心要尽快摆脱小白状态。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逐户走访村里的脱贫户,把每一户的位置细细记在笔记本上,靠着勤回顾、勤走访的笨办法终于在短时间内熟记了全村农户的分布。如今驻村已满一年,回望这段经历,愈发觉得基层工作与校园学习有共通之处:只要找准重点、用对方法,就能逐步从生疏走向从容。而这其中的关键,户鑫峰总结为三点——吃透村情、摸清户情、掌握政策。把这三点了然于胸,日常工作便能更有方向、更见实效。

尝试:在挑战中练出本事

岩山村在抗战时期曾是孟县县委、县政府的驻地,其在孟县的革命史与党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经过近年的精心建设,村里先后落成抗战胜利纪念碑、红色展馆等一系列红色观光点,吸引了大批游客与各单位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我刚到村时,接待讲解工作主要由村医负责。记得有一次,村支书突然问小户,这次的讲解工作由你负责,你看怎么样?毫无准备的户鑫峰当时心里一惊,看着来参观的各位领导,下意识地想退缩。但在村支书的一再鼓励下,还是鼓起勇气当了一次讲解员,过程虽有些磕磕绊绊,没想到最后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位领导笑着提意见说:小户啊,你讲得很好,但下次可以试试使用普通话。这才反应过来——在村习惯了说土话,这次竟然不知不觉用土话讲解了一圈。那之后,开始主动参与接待讲解工作,为了把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我沉下心去挖掘村里的历史细节,搜集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往事,一点点补充进讲解词中。随着对这些故事的深入了解,对岩山村的认知也愈发立体,心底的归属感也悄然加深。站在展馆里向来访者介绍时常常恍惚觉得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岩山人,在向外人娓娓道来 “我的家乡。这段经历让户鑫峰深切体会到:驻村工作中,不妨多些勇气,多些尝试,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接触每一项工作,或许就能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中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日常:于平凡中贴近民心

    这一年来,其实更多的工作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平淡的,就像是一根针,踏实地完成穿针引线的工作。 户鑫峰负责着村里脱贫户、监测户档案资料的实时维护与更新,按要求细致开展常态化入户排查,走访困难群众和残障人士;每月统计村里务工人员信息,落实各项行业政策;每周准时参加乡里的例会,完成安全巡查和安全宣传,申报各类材料,帮助村民办理大大小小的手续;也参与村里的日常接待,协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农忙时帮着抢收,瓜果成熟季开展消费帮扶助销农产品……这些工作平凡而普通,却像一条条细细密密的线,把与村子、与村民紧紧连在一起,让在不知不觉中真正融入了这里。户鑫峰喜欢村民们没事时骑着小车来找唠家常,喜欢他们亲切地喊我这个单字,仿佛相识多年的老友,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和大家一起在岭上吹风、乘凉、看月亮,喜欢他们在瓜果熟了的时候,笑着拉去尝最甜的那一口。这片土地,早就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回想来时路,最初我们是观察者——去调研,去发现;而此刻,我们将变成参与者——去感受,去理解。(户鑫峰 孟宪超 杨婉嘉 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