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栗叶,洒在淮河北岸的潘店村板栗园里。一簇簇金灿灿的油栗像小刺猬般簇拥在枝头,村民们的欢笑声与竹竿轻敲树枝的噼啪声此起彼伏——驻马店市正阳县皮店乡千亩板栗园正式进入丰收季。
“瞧这栗子,个头比往年都大!”9月15日清晨,采摘板栗的一位村民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用力摇晃结满果实的枝干。瞬间,饱满油亮的板栗如雨点般落倒在预先铺设的塑料布上,激起阵阵带着泥土清甜的香气。几位农妇蹲在地上麻利地分拣,竹筐很快堆起一座座“刺球小山”。
这片沿淮河绵延的千亩板栗园,由潘店、朱店、夏寨三村联合经营。得益于淮河沿岸特有的沙壤土和湿润气候,这里出产的油栗黏糯香甜,果肉细腻金黄,维生素含量远超普通品种。正在现场采购的客商掰开一颗生栗子,露出蜜色的果肉:“这儿的油栗生吃都带甜味,在市场上品相好,价格高!”
丰收的背后,是三十载的匠心坚守。早在1992年,当地政府就引导沿岸村庄规模发展板栗产业。如今碗口粗的栗树大多历经30多个春秋,虬结的枝干记录着时光的沉淀。 如今每亩板栗年收益更可达4000-5000元,可观的经济效益让这片板栗园不仅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更成了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每逢收获时节,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举着竹竿打栗子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频频刷屏。林间空地上,来自城里的孩子们正跟着农妇学习用脚巧劲碾开带刺的栗苞,发出阵阵惊叹。 夕阳西下,一辆辆满载板栗的三轮车驶出果园。车斗里金褐相间的板栗与农民们古铜色的笑脸交相辉映,勾勒出淮河岸边最美的秋收图景。通讯员:(李玉荣 余川) 责任编辑|马春丽 初审|葛纯强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