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州城伯镇焕新记:移风易俗 文明入心

2025-9-19 14:16| 评论: 0

       “以前办红白事得掏空家底,现在仪式简朴又体面;过去空心的老院子堆满杂物,如今成了村民休闲的‘文化客厅’;积分换礼品、做好事‘有奔头’......”近年来,孟州市城伯镇岳师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移风易俗之路,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大变化。

      文化浸润,闲置场地变文明载体。在岳师村的文化主题园区,曾经闲置的空心院和废弃坑塘已变身集村史馆、儿童乐园、健身广场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斑驳的老砖旧缸巧妙装饰成景观小品,街道两侧的山水壁画与家风家训展板相映成趣,胶片式故事墙生动记录着乡村变迁。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村内的“果农小院”保留传统农耕风貌的同时,成为传播勤劳致富理念的窗口。村民们说:“现在村里处处是风景,不仅环境美了,心里也跟着敞亮。”
      制度创新,红白喜事有了“明白账”。村里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治理体系,红白理事会牵头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原则。通过老党员牵头、乡贤参与的“简约治丧”模式,丧事办理成本从数万元骤降至千元以内,高价彩礼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民李大爷感慨:“以前办白事压力大,现在仪式简朴又有尊严,省钱又省心。”

      积分激励,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在村里的公益超市,米面油、日用品等商品前排起长队。“这些都是用参与志愿服务的积分换的!”村民薛淑芹展示着手中的积分卡。该村创新推行的“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将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如今,“攒积分”已成为村民的新时尚,文明实践参与率达90%以上。“积分不是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做好事不吃亏,文明有甜头。”村支书李卫东一边给村民拿积分兑换的奖品一边说道。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要让文明成为刻在村民骨子里的习惯。”城伯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深度挖掘韩愈文化、孝文化、农耕文化等本土资源,引导群众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建起“流动文化驿站”,让群众置身于寓教于乐的文明实践氛围‌中,以文铸魂,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通讯员 梁岚)

责任编辑|潘姝敏
初审|孟宪超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