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焦作市水利局:沁河广利渠(五龙口)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5-10-14 12:02| 评论: 0

       10月10日,沁河广利渠(五龙口)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暨遗产展示提升方案审查会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河南省水利厅、焦作市水利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遗产展示提升方案编制负责人和特邀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各参会人员和相关专家对沁河广利渠(五龙口)的遗产价值进行了认真分析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沁河广利渠(五龙口)是引沁河水自流灌溉古老灌渠,至今有2200余年历史,其历史上最多有7口7渠,最大灌溉面积超50万亩,涉及济源、孟州、沁阳、温县和武陟5县(市)。沁河广利渠(五龙口)现有广济渠首闸及引水洞、永利渠首闸及引水洞、广惠渠首闸及输水暗渠、甘霖渠首闸、兴利渠引水洞等重要水利设施遗存。此外,还保存有两座纪念开渠功臣的袁公祠(明代)、三公祠(清代)及数十通(件)历代碑碣石刻造像等重要附属文物。沁河广利渠(五龙口)对古代河内郡和怀庆府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其工程技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都具有独特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的聪明智慧,工程至今仍在发挥农业灌溉和生态补水作用,其价值对后代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相关专家对遗产展示提升方案进行了审查,原则同意遗产展示提升方案。专家建议,沁河广利渠(五龙口)始建于秦代,是我国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明代灌溉水利工程,其完全具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条件,河南省水利厅、焦作市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申遗工作,在坚持不扰动或少扰动国保文物的基础上,优化展示提升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后续展示提升工作,为遗产的科学管理、科学保护、科学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来源:焦作市水利局

责任编辑|潘姝敏
初审|孟宪超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