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州公安:把“标杆”树立在交管第一线

2025-10-17 10:16| 评论: 0

 近年来,孟州市公安局交警四中队在交管工作中却不断取得突破,不但打造了孟州交警首家“数字中队”,更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线,在防范风险、查处违法、安全教育等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群众创造了平安、畅通的道路环境。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中队“领头雁”--韩晓峰的默默付出。

立标杆守护平安拼尽全力

 

 军旅生涯锤炼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退伍后走进公安队伍,戎装虽退,但初心不变。从成为警察的那天起,韩晓峰就坚持以高标准来鞭策、激励自己,并定下目标:无论什么工作,干就要干得最好。

 2019年来到交警四中队,他第一时间深入辖区走访,进企业、进乡村,听真实心声,找管理漏洞。善于思考创新的韩晓峰,将目光放在了“科技强警”上,韩晓峰积极打造“数字中队”,一次次攻克难关,在队中建成了专业数字化控制室,实现了辖区重点路口、部位的数字化监控、管理。“前不久,一辆套牌车路过我们辖区,刻意进行伪装。但是,在科技系统和民警的合力围堵下,违法车辆还是难逃法网。”韩晓峰说。

 就像韩晓峰常说的,他们既是执法者、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志愿者。一方面做好日常交通管理,一方面更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两手抓,两手硬”。

 辖区企业多,韩晓峰组织民辅警一家家走访,通过集中宣讲、特色活动等大力开展“一盔一带”等宣传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农村地区易出现车辆超员、超载,农用车载人等交通违法,在节假日期间,韩晓峰顾不上休息,带头进入村庄,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有些工作,你少做一点,可能也没人发现。但多做一点,就是实实在在给群众的安全出行加了一份保障……”韩晓峰说,“为群众服务,责任第一,必须一丝不苟,这是良心活。”

 

 

 


新举措打通与群众对话渠道

  

 已过寒露时节,又多了一份凉意。然而,近日在孟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四中队办事大厅,市民赵先生感受到的却是满满暖意。“来处理交通违法,没想到能坐这儿喝上一杯咖啡,交警还举例给咱讲解超载危害。这要是再违法,都觉得对不住人家……”离开前,握着韩晓峰的手,赵先生透露出真实心声。

 在韩晓峰的助推下,该中队办事大厅专门设立了“交通安全咖啡角”--干净温馨的吧台,文艺的警示标牌,滚动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片。让每一位来办事的群众,喝一杯咖啡,学一些法规,不仅让办事大厅多了一份温情,还拉近了警民距离,加强了安全教育。

“交警是执法者,更是服务者。警务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打通与群众的对话渠道,拉近彼此的距离。”说起工作,韩晓峰有自己的见解。

 


树榜样服务民生硬核担当

  肩负巡逻防控、安全排查、违法查处、宣传教育等各项重任,韩晓峰本就特别忙碌,但即便辛苦劳累,只要发现问题,他的眼里就“揉不得沙子。”

 去年冬季,一项专项行动刚刚结束,本可以休息调整一下,但辖区忽然发现了新情况:几辆货车故意遮挡牌照,打“时间差”凌晨出没运输,企图逃避处罚。韩晓峰在管理队伍中绝不一味地说教,而是克服困难带头做标杆,不顾疲惫,韩晓峰给自己第一个排班,开始凌晨蹲守查处。连续多日,一次次咬牙坚持、克服困难,最终他带队成功将嫌疑车辆全部查处,对违法行为起到强力震慑。

 说起这种实干,辖区企业也有深刻的感悟。以前企业员工的头盔佩戴率特别低,上下班交通安全风险较高。韩晓峰找到企业相关人员,希望警企配合加强宣传管理,但企业有顾虑担心影响企业工作,韩晓峰表态可以按照企业方便的时间随时服务,开展工作,并制定专门特色活动方案,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

 从一天到一周,再到一个月、两个月,值守从不中断,风雨无阻,始终在下班时间开展交通疏导、安全宣传。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加之奖励表扬、选树典型等系列举措,佩戴安全头盔成为该企业员工的共识。“去年冬季,这家企业的一名员工发生交通事故,正是因为佩戴了头盔,最后才没大碍。大家真正懂得了我们良苦用心,特别欣慰……”回忆起这些,韩晓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得。

 大到一家企业,小到一名群众,不管对象是谁,韩晓峰永远是一丝不苟地去服务、去工作。一天下班的路上,韩晓峰看到一名少年驾驶改装电动车在“飙车炸街”。虽是一个照面,但绝不会放任不管,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安全将少年拦下。办理手续将车辆暂扣后,第二天韩晓峰又主动上门家访。家长说,孩子只说给车子装饰,没想到这么危险,并且他还有几个伙伴也是如此。了解情况后,“多事”的韩晓峰又一个个落实,找到其他几名少年,依法依规将违法部件拆除,并结合家长加强管理教育。

 因为责任所在,韩晓峰身体力行而义无反顾;因为执着追求,他舍弃小我而无怨无悔;因为精益求精,他乘风破浪而终抵彼岸。未来,韩晓峰还将全力以赴投身到公安交管工作中,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争做人民的忠诚卫士。(孟州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潘姝敏

初审|孟宪超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