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马扎”议出大和谐 “红邻居”撬动微治理 正阳县创新模式激活基层一池春水

2025-10-28 11:03| 评论: 0

近年来,驻马店市正阳县立足县域实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社区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将治理触角精准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交出了一份“接地气、能复制、有温度”的基层治理答卷。

党建领航,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在正阳县真阳街道陈庄社区,“红邻”党建工作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社区精细划分10个治理网格,建立党员联络群,确保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党员网格长要常态化巡查,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联动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党组织,构建起“社区+服务公司+业委会”党建联动体系,聚焦邻里纠纷、小区治理、设施提升等关键事务,形成治理合力。“红邻”模式确保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协商治理全过程,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居民获得感与参与感显著提升。

“小屏幕”带动“大治理”,文明新风吹入心田

面对基层宣传引导的挑战,汝南埠镇张夹村另辟蹊径,村干部组建短视频团队,打造抖音账号“村官-喜庆”。他们从真实案例取材,邀请村民参与演出,用生动朴素的“三分钟剧情”演绎《赡养老人篇》《高价彩礼篇》等主题,有效引导了村民观念转变,甚至促成了跨村救助的实际行动。这种“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的方式,让文明新风随短视频悄然浸润乡村,成为移动的“宣传栏”和有效的“化解器”,土地纠纷减少、邻里互助增多成为常态。

“马扎议事”激发自治活力,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真阳街道金龙桥社区针对老旧小区痛点,创新“红网聚力+马扎议事”模式。社区划分网格并成立党支部,党员担任“睦邻网格员”,以随处可见的“小马扎”作为线下议事载体,组织居民围坐共商身边事。在农机老旧家属院改造、文化巷排水沟整治、推进“明亮工程”等事务中,通过多次“马扎议事”凝聚共识,探索出“四点筹资法”等务实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成功推动11个老旧家属院改造,惠及450余户居民,真正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银龄”赋能,激发基层治理“夕阳红”

黉学社区巧妙发掘老年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打造“银龄双驱”治理模式。一方面,组建百余人的银龄文艺队,自编自演反诈、垃圾分类等主题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另一方面,筛选15名有威信、善沟通的老人组成“夕阳红帮帮团”,划分“银发网格”,每日巡逻收集诉求、调解纠纷、帮扶独居老人。今年以来,帮帮团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7起,帮办民生实事80余件,形成了“社区号召、银发响应”的温暖共治氛围。

热线响应“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线”

寒冻镇推行“党建+服务热线”机制,致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镇党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群众诉求按归属快速分流,咨询类问题即时答复,一般诉求3日内办结,疑难问题10日内解决。通过组建“服务群众热线”工作群,办理流程与结果全程公开,镇党委书记实时督导,确保了响应高效、办理扎实。热线开通以来,已累计答复咨询192件、办结诉求166件,实现了从“群众找干部”到“干部找群众”的服务转型,织密了干群情感纽带。

正阳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坚持以“顶层设计+基层创新”为思路,精准梳理治理痛点,明确方向;鼓励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探索特色路径,并及时总结、推广如“红邻党建”“文化引导”“马扎议事”“银龄赋能”“热线响应”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推动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

未来,正阳县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治理创新,强化统筹协调,让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治理举措落地生根,不断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为正阳县域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通讯员:李玉荣 裴雪

责任编辑|马春丽

初审|葛纯强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