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驻马店市正阳县清源街道唐段庄社区的花生地里热浪蒸腾。农户杨玉芳弓着腰与女儿默契配合铺设输水管道,新打机井涌出的清水顺着白色水管蜿蜒流淌,在烈日下折射出细碎银光,为正值扬花期的花生送去“及时雨”。“这扬花期最娇贵,缺水就会落花,必须浇透才行!”她直起身揉了揉酸痛的腰,裤脚沾满的泥浆在阳光下泛着湿润光泽。 “玉芳,新井出水稳不稳?”唐段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郑亮踩着松软的田埂走来,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地块的灌溉需求。他蹲下身,指尖摩挲着湿润的土壤,轻轻捻起一朵鹅黄色的花生花:“高温天水分蒸发快,叶片半天不沾水就会发蔫。昨天调配的增压泵,水压还够用吧?” 田垄另一端,街道包村干部与社区干部正合力帮困难群众高小卯挪移抽水泵。“郑书记,接口有点渗水!” 随着呼声响起,技术员提着工具包快步赶来,用防水胶带迅速完成加固。不远处的机井房外,新校准的压力表指针稳在绿色区域——这是昨日完成检修的第4眼机井,机井旁“井长:郑亮”的标识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全村102眼机井现已全部满负荷运转,近期新打68眼、维修12眼,物资调配清单都在这里。”郑亮翻开笔记本,“杨玉芳家花生地”“梁建华玉米田”等条目旁,水泵型号、水管长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话音未落,他的手机铃声响起,在电话里他当即承诺:“放心!抗旱物资下午三点前一定送到,绝不能耽误浇地。” 面对持续旱情,清源街道迅速组织街道、村居两级干部投入抗旱一线,打出抗旱“组合拳”:党员先锋队逐户摸排旱情,24台大功率抽水机、5000余米输水管道已全部到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根据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需水特性定制灌溉方案;“干部包户”机制落实到人,党员干部驻守一线,全力做好设备检修、协调物资、沟渠疏通等工作。 上午11:20,杨玉芳家三亩花生地已浇灌过半。女儿倚着水管小憩,看着母亲为花生叶片喷洒降温水雾。远处机井轰鸣不息,郑亮已带领干部们奔赴下一片玉米地。他们沾满泥土的脚印与逐渐舒展的作物叶片,共同勾勒出干群同心抗旱的生动图景。 下一步,清源街道将启动“抗旱提升工程”:计划为每个村新增加60眼机井、铺设1.2万米滴灌管道,从源头改善灌溉条件;同步接入正阳县气象局实时监测系统,构建24小时旱情预警网络;组建专业应急服务队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为秋粮生产筑牢安全屏障。(通讯员:孟虎) 责任编辑|马春丽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