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获悉,为防范化解春季交通安全风险隐患,预防和减少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持续巩固道路交通安全稳定形势,在全省高速公路开展春季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春季伤亡事故易发多发特征明显
据河南省高速交警总队综合分析春季交通态势,我省高速公路安全风险突出,管理任务艰巨繁重,伤亡事故易发多发。去年全省高速公路10起较大事故中,3起发生在春季。4月和5月发生的伤亡事故占全年的15.8%。
春季旅游客运、拼车包车、自驾出游增多,道路货运流量趋稳走高,客货车辆密集交织的流量特点和春季雨雾多发、驾驶人易出现“春困”现象的季节特点,结合实际,紧盯清明、五一假期等重要节点,精准分析研判,找准事故多发点段、时段,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细化措施,确保工作开展贴合实战、高质高效。
同时,减量控大任务艰巨。今年以来,全省高速公路事故总量已达去年全年的43.2%,同比上升69.7%。事故规律特征明显,近三年春季,轻微事故每周六最多,事故起数占22.5%。伤亡事故每周一最多,伤亡人数占18.6%。京港澳、连霍、大广、宁洛、兰南高速公路伤亡事故多发。
联合整治“静态”隐患
河南高速交通总队紧密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迅速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和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对辖区隧道开展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隧道入口路段的提醒提示标志是否齐全,隧道进出口路侧防护设施是否有合理过渡,隧道内的紧急电话、消防设备、疏散指示等标志以及轮廓标、诱导标和突起路标等是否齐全,隧道机电、消防、通风等设施能否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长度超过1公里的隧道隧道洞门、端墙、人行步道及其台阶、逃生疏散通道上的反光涂料或反光膜是否清晰,对紧急停车带隧道壁要综合采取加装柔性防撞设施和安全引导标识、平滑过渡等手段,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长大下坡等路口路段,确保不少一处、不漏一环。针对排查出的“静态”隐患要逐项明确整改要求,确保重大隐患治理不落空。
专项治理“动态”隐患
紧盯“两客一危一货”和6座以上面包车重点车辆,严查7类重点交通违法和逾期未检验、违法未处理等突出隐患,坚持“五联单”转递抄告制度,持续消除“动态”风险;在查处超员违法的同时,重点检查驾驶人驾驶资格、营运资质、驾驶人配备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提醒驾乘人员全程系好安全带,加大对客车违法停车上下乘客的查纠力度,督促故障事故车辆规范摆放安全警示牌。督促运营管理单位完善工作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落实货车入口称重、大件车入口查验、摩托车入口劝阻、危化品运输车禁限行时段劝返等源头管控措施,防范肇事肇祸风险。
清剿重点区域隐患
拉网式排查整治隧道交通安全隐患,对紧急停车带隧道壁综合采取加装柔性防撞设施和安全引导标识、平滑过渡等手段,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桥梁隧道等路段点段,升级改造安全防护设施,清除突出风险隐患。
警力与警情相匹配
动态调整驻队在岗警力配置,确保有足够警力满足工作需要。行动期间,各支(大)队每天要明确1名班子成员值守指挥室不间断视频巡查,辖区路段路面至少保持1辆警车24小时巡逻值守,白天至少选择1个主通道上站口开展不少于8小时的定点执法检查。
加大路检路查力度
始终将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车、6座以上面包车作为重点车辆,持续严查违法逆行、违法倒车、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疲劳驾驶、6座以上载客汽车超员、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7类重点交通违法。
提高快速反应效率
屯警路面、多点布警,随时接受指挥调度,就近派警快速处置,及时督促清障救援力量快速挪移车辆,督促养护部门快速清理路面,快速恢复主线正常通行。
高效率保障通行效率
加大视频巡查、路面巡逻频次密度,重点加强凌晨、午后及夜间等事故易发时段和一早一晚高峰时段的管控力度,对路面通行异常和车辆故障、事故,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深化“2+3路警联勤联动”机制,协调将清障救援力量投放到事故多发易发点段,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重点加强排队缓行路段的队尾值守保通工作,警示车辆减速慢行、有序排队,严防追尾和二次事故,全力保障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高质量宣传警示提示
针对春季雨雾天气多发、驾车易困倦等特点,广泛推送高速公路安全驾驶方法,引导驾驶人遵规守法文明驾驶,提示驾乘人员全程全员系好安全带。多渠道宣传“车靠边、快警示、人撤离、即报警”警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