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河南省政府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30万人以上。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娜
■扩大内需战略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3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协调同步,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力争达到700亿公斤,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50%。
区域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基本消除,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至13%左右,制度型开放高地建设迈出更大步伐,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
全面促进消费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制定住房公积金支持新市民租购住房政策
在消费方面,我省将提升传统消费,稳定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传统消费方面:
事关百姓出行的,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枪)25万个以上、集中式公用充换电站6000座以上。
事关百姓居住的,鼓励各地因城施策采取发放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措施,支持人才购房落户和城乡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制定住房公积金支持新市民租购住房政策。
事关百姓娱乐的,培育壮大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宿、夜行规模,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夜经济场景,每年培育5~10个省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加快建设郑州、洛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南阳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服务消费方面:
文旅消费,选择性更多 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发文创产品,每年推出3~5部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打造“黄河之礼”文旅文创消费品牌。
有关“一老一小”,服务更全面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开办1家以上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
健康服务,更为完善 提速提质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加快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以及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
教育方面,争取更多“双一流” 加大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力度,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创建,全面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争取建成1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培育100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体育方面,场馆更多 到2025年新建、改建75个左右体育公园和一批足球场。支持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优化投资结构 拓展投资空间 力争每年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各2000个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深入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力争每年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各2000个。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郑开大道智能化改造工程、平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通沿黄高速公路和南北岸沿黄快速通道。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锦州—郑州成品油管道全线贯通,建成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等国家干线。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郑州空港型、洛阳生产服务型等10个国家物流枢纽和30个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郑州、许昌、鹤壁、洛阳、濮阳等城乡高效配送城市试点工作,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开通35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建成20个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
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10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创省中医一附院国家中医类医学中心,布局建设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
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到2025年新开工改造75万户。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到2025年建成5G基站25万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2800G。到2025年智慧高速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居住证持有人全面享有 高质量教育、医疗等服务
统筹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为释放内需潜在势能提供重要支撑。我省要持续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持有人全面享有高质量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
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质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标准化双创载体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30个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智慧岛。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培育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100家创新龙头企业、300家“瞪羚”企业。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个以上年产值超十亿元、10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2个以上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10个以上国家全产业链典型县,形成小麦、生猪、花生等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到2025年,“技能河南”
持证人员达到3000万人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创造更高质量需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到2025年持证人员总量达到3000万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总数达到200万人(次)以上。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行动、职业年金全覆盖工程,推动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先行先试。健全统一规范参保范围、缴费政策和待遇等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