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 河南将建100所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高中

河南广播电视台平安中原门户网站 www.hntv.org.cn 时间:2023年04月13日 17:07 来源:中新网河南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12日电  为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推动河南省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河南将力争建设100所涵盖科技、人文、外语、艺体、综合高中等领域,具有成熟的特色育人体系、稳定鲜明的办学风格、较高办学品质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转变育人方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切实改变“唯分数”的育人导向。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体育锻炼,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其掌握1-3项体育技能。增强美育熏陶,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统筹开展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校根据发展定位,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打造与学校特色规划相关的学科课程群或资源库,构建定位准确、结构完整、体现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外教育资源利用,与高校、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拓展课程的广度与深度。

  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加强知识内在关联,注重加强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行项目化、探究式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平等互助的教研共同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学校要围绕办学方向和特色,完善学生学分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特色鲜明的选课走班管理模式。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特色社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节,遴选社团活动优秀案例,开展交流展示活动。拓宽实践渠道,丰富特色实践活动。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指导学生选科与个人志向、兴趣相契合。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丰富学生发展实践场所,构建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

  此外,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倾向,关注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全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发布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报告。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要围绕建设重点和关键环节,力求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和克服发展瓶颈等方面率先突破,取得广泛认可的建设成果并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通高中发展范式和成功经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与薄弱县域普通高中长效合作机制,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河南将通过特色办学撬动学校发展方式和育人模式转型,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发展,形成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新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可选择的普通高中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