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提议、省长恳请!
3月5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就国家进一步支持河南建设“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等提出建议。
3月3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在北京与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举行工作会谈。会上,王凯表示,恳请农业农村部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原农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上给予更多政策、项目倾斜,支持河南办好第二十五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帮助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更重要的是,3月6日,河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恳请国家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的建议》《关于恳请国家支持河南建设“中原农谷”的建议》:
全团建议恳请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同意将神农种业实验室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可控,为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
全团建议恳请国家将“中原农谷”纳入国家种业自立自强战略布局,建立部省共建机制,在创新资源集聚、种业产业发展、种业开放合作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中原农谷”创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举办全球性农业博览会和世界种业论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国式现代化”这道新考题,起笔答卷,而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深入阐释的“首要任务”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基”和“基础”。
中央出题,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河南必须率先“答卷”。
3月5日下午,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表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在开局之年展现开局之力、开局之势、开局之为。
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开局”如何布局、落子?
答案很明显:正在进行中的2023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顶格聚焦、顶格推动、顶格发力一件事:
全力“拼”三农!
为何河南开局必选三农?新阶段三农“河南方案”,重点是什么?
“中央出题,河南答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业、粮食,是河南的优势、王牌,也是河南的责任与担当。
围绕粮食、三农,中央出题,河南答卷,成为全国三农“基本解法”。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总书记对河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了河南光荣的使命,也为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这是“题意”。
河南的回答是,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三农,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以现代工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强省建设之路。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启动乡村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多次强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特别是报告强调,“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这是“题目”。
河南的回答是: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中原农谷”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以及以“乡村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
这四个回答,“刚好”是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提议、河南省省长王凯恳请的内容。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找准推动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
这就是大员上阵、率先示范。
恳请的背后,新阶段三农“河南方案”,也愈发清晰明确,这套新解法,关键在哪?
“投融建运管”一体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河南回答的是,以“田”破题: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力争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
河南要实现粮食产量1300亿斤到粮食产能1400亿斤的跃升,挖掘潜力的重点就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河南“领命”的关键,正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完善建管长效机制,加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与河南省省长王凯在工作会谈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这方面,河南在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完整全面准确贯彻了这一点,并通过“‘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对要求进一步升级、提高,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河南解法”。
这种新解法的关键,突出问题导向,从普遍、共性的问题出发,逐一击破。
如何避免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效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河南方案”强调,树立运营前置理念,谁运营、谁投资、谁建设、谁收益、谁还款。
如何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长效管护措施不完善的难题?“河南方案”强调,要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稳定提升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要研究流转、托管等多种经营模式的融合,研究规模化经营后粮食价格波动风险。
如何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少数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难题?“河南方案”强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设要成为破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瓶颈难题的重要抓手。要以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为前提,明确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多元化运营主体,探索形成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河南方案”,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做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明晰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职责和定位,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做好“高标准农田+”这篇文章,以此来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标准化体系。
做强农业“河南芯”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河南的回答是,聚焦种子这个要害,以“中原农谷”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
作为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子选育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核心支撑作用。河南是育种、繁种、用种、供种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
2023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锚定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的目标,其中既包括打造现代种业强省的远景,也包括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当下。
这其中,“中原农谷”意义重大。
河南要建“中原农谷”,就是为了做强农业“河南芯”,把粮食“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农谷”,河南省委、省政府构建的发展格局中的这个定位,充分说明了“中原农谷”在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局中,关键程度之高、分量之重、政策之优。
顶级平台,也要有顶级的政策支持。河南也先后出台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和《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的意见》等政策,明确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发展定位,为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河南力量。
做强农业“河南芯”,发力的重点是什么?
“河南方案”明确,以“中原农谷”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项目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培强、良种繁育能力提升、种业市场净化优化六个主攻方向,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原研究中心建设,带动周口国家农高区建成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
做足做活“土特产”大文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如何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也就是以现代工业的理念、“项目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