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找卷宗,心里总会‘咯噔’一下,怕耽误事。现在好了,系统里查好,流程线上走,又快又明白!”谈起档案室的变化,焦作市山阳区检察院一位办案检察官的感触尤为真切。这声感慨,源于该院近年来围绕档案管理所做的一篇“大文章”——通过制度、流程、安全、设施与人才“五维”发力,让沉寂的档案“活”起来,为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供了坚实支撑。 山阳区检察院首先从制度建设破题,制定并实施档案管理办法,为档案工作立下“硬规矩”。明确案件承办人在办结后需及时移交纸质卷宗,并同步完成电子化处理,推动归档工作驶入“快车道”。实施以来,案件办结后三个月内归档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有效解决了归档延迟、资料堆积等“老大难”问题,确保了检察卷宗的完整、规范与及时入库,为后续查阅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档案不仅要管好,更要用好。如何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高效服务内外部借阅需求?山阳区检察院划出了一条清晰的“流水线”。 对于纪委监委、公安机关等外部单位借阅,严格核验介绍信与工作证明,所有调卷申请均由办公室统一发起审批,筑牢了外部借阅的“防火墙”。内部因信访化解、案件评查等需要借阅的,则通过内部系统实现“一表审批、及时调取”。一道流程,内外分明,既筑牢了安全防线,也打通了服务检察履职的“最后一公里”。 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山阳区检察院在“物防+技防”上双管齐下。物理安全层面,档案库房全面升级为电子指纹门禁系统,关键区域新增十余处高清电子探头,监控存储容量大幅提升,实现了视频数据可回溯查询周期延长至三个月,让任何进出与操作都“全程留痕”。信息安全层面,重点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防护,通过部署防火墙等设备,精细配置访问策略,严格限定访问IP地址,有效抵御了外部网络攻击与非法访问,确保了电子档案数据的绝对安全。 从一纸规章的刚性约束,到借阅流程的精准分流,再到人防技防的深度融合,山阳区检察院并未止步于基础的“收、管、存”,而是将档案管理作为提升司法质效、服务法律监督的重要支撑。如今,这里的每一册卷宗,不仅是封存的司法印记,更是随时准备服务检察履职的“活资源”,默默书写着山阳检察高质效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 黄娟 张晨曦)
责任编辑|潘姝敏 初审|孟宪超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