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驻马店市正阳县大刘村:扶贫车间助力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2025-6-30 15:07| 评论: 0

   农忙时,能在田间务农,农闲时,能走进车间务工,这是很多农村居民的梦想。近年来,驻马店市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通过引进扶贫车间,把“工厂”建到村里头,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6月27日,记者在大刘村服装车间内,缝纫机持续发出有节奏的轰隆声,务工群众专心致志地踩着缝纫机,现场还有30名妇女忙碌着裁剪、缝纫工作,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张莹一边埋头裁剪服装一边说道,“从就业帮扶车间建立就在服装厂工作。刚上班时,业务不熟练,主要干一些简单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手艺越来越熟练,收入也由最初的每月1000元增长到2000多元,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让她感觉既欢喜又踏实。”

  大刘村扶贫车间建成于2019年,面积五百平方米,从就业帮扶车间建立起,就与合兴灯饰、夏邑伟业合作从事服装制作,今年3月份与浙江美涛公司合作做厨房围裙,目前吸纳30多人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政府在大刘村设立扶贫车间的惠民举措,与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理念高度契合。这不仅为留守群体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宝贵机遇,更搭建起稳定增收的坚实平台。通过培训员工掌握了一定的缝纫技术,提高了自身价值,增强了自信心。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服装厂厂长徐正信说道,“目前厂里员工有三十多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未来我厂还要增加车床设备和印刷设备,计划明年再增加30人左右的岗位,提高整体效率和人均产业,让小车间真正成为撬动大振兴的支点。”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大刘村把就业帮扶车间作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产业来抓,立足实际,积极对接乡镇资源禀赋,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原则,引导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用工需求多的优势企业入驻,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保障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让无技术、无资金、无稳定收入的脱贫户变身“职业户”。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当工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小车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通讯员:王雪 贺永明

责任编辑|马春丽

审核|杨婉嘉

统筹|张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