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手记:用真心,解开离婚那些“疙瘩”

河南广播电视台平安中原门户网站 www.hntv.org.cn 时间:2025年03月03日 16:13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平安中原

办理离婚案件,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对人性、情感与家庭关系的深度审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我真切地感受过离婚案件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益纷争,要想妥善办理离婚案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与耐心。

微信图片_20250303160643.jpg

在我最近办理的原告李先生和被告刘女士的离婚案件中,双方2006年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生下女儿小莹。曾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生活琐事磕磕绊绊,夫妻感情受到影响。原告李先生来到法庭时,满脸疲惫与无奈。他向我倾诉,自己和妻子早已没了共同语言,性格差异也让他们矛盾不断,双方从2020年开始分居,婚姻早已名存实亡。虽然多次协商,但在孩子抚养和财产分配方面分歧很大,所以才闹到法院。被告刘女士表示同意离婚,但坚决要求女儿归自己抚养,原告每月支付1500元抚养费。对于房产问题,刘女士要求依法分割。

据双方陈述,双方争执的这套房子的房款是原告父亲用现金支付的,号源费是双方老人共同凑齐,装修时两边老人都出了力。但时间太久,装修费用的账目已经难以核对清楚。原告李先生坚持认为房子是父亲单独赠予自己的,属于个人财产;被告刘女士认为,房子是双方老人为了小两口能过好日子而出资购买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各分一半。

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配问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充分了解双方的诉求后,我尝试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首次调解时,我并未急于切入正题,而是一边耐心倾听双方宣泄心中的不满,一边循序渐进地引导双方冷静下来,理性平和地解决问题。待双方情绪稳定后,我才从情、理、法多维度入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针对孩子抚养问题,我引导双方多换位思考、多为女儿的健康成长考虑,并为他们分析了不同抚养方案的利弊;针对财产分割问题,我借助案例为他们讲解了法律、司法解释中关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权属如何界定”的问题。刚一开始,他们并不完全认可我的意见,但都同意回去仔细想想。

眼看双方都有松动,我为他们约了第二次调解。第二次调解,我以亲情维系、子女成长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放下芥蒂,理性沟通。“咱们都是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孩子还小,熟悉的环境对她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是因为房子的事争吵不休,孩子得多难过。” 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双方眼中都流露出对孩子的心疼。

在后续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在诸多细节上仍存在分歧。刘女士担心支付房屋折价款后无法保障女儿和自己今后的生活,我耐心地向她解释折价款的计算依据及法律关于抚养费的规定。王先生对房屋折价款有疑问,我就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周边房屋市场价格、折旧等数据,详细地为他分析说明。

经过多轮细致的沟通,他们的各种疑问我都逐一答疑解惑,他们感觉到我是真心替他们考虑,为他们解决难题,他们也愿意把我的话听进去。最终,迎来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刘女士考虑到女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成长更有利,同意房子归自己,并与王先生商定了合理的房屋折价款30万元,承诺在一个月内支付完毕。对于这一结果,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被告刘女士为了表达感谢,还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

微信图片_20250303160648.jpg

家事案件无小事,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当事人理顺心气、纾解怨气,为他们解开矛盾的“疙瘩”,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张一斐 王彦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